×
行业动向

日本,先富带后富

2020-04-11

日本进入90年代后,高龄少子化趋势加重,用工出现危机。

对于新劳动力的获取,日本的做法是增加对非劳动力(高龄、主妇以及学生)的动员力度,增加临时劳动力的雇佣比例,以及吸收外国劳动力(如技能实习制度)。

这种情况让农村工业又逐渐陷入困境:先前农村工业发展优势是这里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新劳动力基础的补充以及高龄少子化削弱了这种优势。这之后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还看不到尽头

(图片来自:google.com)▼

农村工业的衰退让农村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大量农用耕地被闲置,出现了农业“过疏化”现象。在农业从业者和耕地面积都减少的恶劣环境下,农村就业状况以及工业发展也进一步恶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日本的人口或许停滞,但东京的人口仍在增长,年轻人口的流向显而易见。

(图片来自:google.com)▼

为摆脱农村发展困境,日本采取了新的农村产业化措施,“六次产业化”便是一个重点。

“六次产业”原本是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的概念,指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三个产业的相融,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因为一二三相加或相乘都是六,所以有了“六次产业”的说法。

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卖出去再快递过去,是不是就算三产相融合了?

(图片来自:kazoka/shutterstock)▼

2008年,“六次产业化”正式进入日本政策大纲,并在随后多次出台政策扶持计划地推动,鼓励中小企业者和农业者联合利用各自的经营资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这有点像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精准扶贫策略”,它在日本的成效又有几何呢?放国内说法的话,那就是富士山下的三农博主。

(图片来自:Craig Hanson/shutterstock.com)▼

资源利用的典范

“六次产业化”中对资源利用的重视让很多农村地区与团体受益其中。农林观光、共享农场、农家餐馆和农家民宿等新型农业经营形式的出现,既能避免农地撂荒、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又能振兴农村产业,推动当地就业。

有些村镇确实能发展起很有特色的旅游业,能做到一村一品固然好,日本在这方面很值得学习。

(图片来自:Tupungato/shutterstock.com)▼

如福井县的旧今庄町(现为南越前町),为了解决农村人地“过疏化”,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振兴的城镇振兴方法。

今庄地区拥有多个山谷和两条大河,雾多,温差大,自古以来就是粒小、质佳、味香的荞麦产区,当地的今庄荞麦面也很是出名。于是当地决定依靠荞麦来振兴今庄。

当时,这里60~70公顷的改作耕地全部被用来种植荞麦。为了应对生产者因种植荞麦收益低的不满,町政府决定给与他们每袋荞麦五千日元作为补助,以完成通过荞麦振兴本地的战略。

在农协、町政府、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等的支持下,今庄在全国率先建立荞麦道场,成立了荞麦和西红柿加工中心,不仅并将荞麦通过邮递在全国范围售卖,还在本地也建了设美味的荞麦面食堂。

而在食堂里,工作的多是女性——原本是无所事事的农民女子。加入后,她们不仅从事手工荞麦面和料理的制作,还学会了操作原本对她们而言比较复杂的制粉机等机器,钻研出了经营店铺的门道。

同样实现当地资源高效利用的还有“鳗鱼属”。

在著名鳗鱼产地静冈县滨松市,名为“绿色宇宙庭好”的企业设立了名为“鳗鱼属”的红薯品牌,利用滨松市加工鳗鱼过程中的废弃物作为肥料来种植农作物。

发展初期,公司由于技术、天气等原因导致红薯和其副产品难以正常流入销售渠道,时常亏钱。但当时正值施行农林水产省的“六次产业化”地产销售法规,“构建利用滨松产红薯加工品的开发与销售体质”获得该法认定,从而得以运用补助金来完善储藏库和浆料工厂,实现产品顺利流向了市场。

随着法律的继续完善,“六次产业化”经营方式日渐成熟,也积累起了一些典型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案例。

比如日本群马县的“蔬菜俱乐部”,通过建立农业组织法人,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生产过程中,农民将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保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在收获之后按照合同对其进行买卖。如果菜品出现次品,则加工成酱菜进行销售。通过这种经营方式,农户的年收入达到了1亿日元(约合639万元,2011)左右,吸引并留住了人才。

以“六次产业化”为代表的日本农村振兴方法,在新的时代为农户创收提供了新的途径,也激发了新的农村发展活力。

与2007 年相比,2016年日本农业企业法人的数量从8571个增加至18857个,销售收入增加了 12%;农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000 万日元以上的农业经营者的平均年龄降到了55岁,且随着销售金额的增加,经营者的年龄呈下降趋势。在收入上,也达到农户均年收入521.2 万日元(约合33.3万元)的不俗水平。

在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且农业用地如此有限的大背景下,日本做出如此显著的重振农村经济的成果,依然可以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复兴过程中学习的典范。

版权:摘选来源 地球知识局 作者 酸奶没泡沫 制图 孙绿 校稿 猫斯图 编辑 养乐多

日本进入90年代后,高龄少子化趋势加重,用工出现危机。

对于新劳动力的获取,日本的做法是增加对非劳动力(高龄、主妇以及学生)的动员力度,增加临时劳动力的雇佣比例,以及吸收外国劳动力(如技能实习制度)。

这种情况让农村工业又逐渐陷入困境:先前农村工业发展优势是这里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新劳动力基础的补充以及高龄少子化削弱了这种优势。这之后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还看不到尽头

(图片来自:google.com)▼

农村工业的衰退让农村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大量农用耕地被闲置,出现了农业“过疏化”现象。在农业从业者和耕地面积都减少的恶劣环境下,农村就业状况以及工业发展也进一步恶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日本的人口或许停滞,但东京的人口仍在增长,年轻人口的流向显而易见。

(图片来自:google.com)▼

为摆脱农村发展困境,日本采取了新的农村产业化措施,“六次产业化”便是一个重点。

“六次产业”原本是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的概念,指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三个产业的相融,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因为一二三相加或相乘都是六,所以有了“六次产业”的说法。

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卖出去再快递过去,是不是就算三产相融合了?

(图片来自:kazoka/shutterstock)▼

2008年,“六次产业化”正式进入日本政策大纲,并在随后多次出台政策扶持计划地推动,鼓励中小企业者和农业者联合利用各自的经营资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这有点像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采用的“精准扶贫策略”,它在日本的成效又有几何呢?放国内说法的话,那就是富士山下的三农博主。

(图片来自:Craig Hanson/shutterstock.com)▼

资源利用的典范

“六次产业化”中对资源利用的重视让很多农村地区与团体受益其中。农林观光、共享农场、农家餐馆和农家民宿等新型农业经营形式的出现,既能避免农地撂荒、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又能振兴农村产业,推动当地就业。

有些村镇确实能发展起很有特色的旅游业,能做到一村一品固然好,日本在这方面很值得学习。

(图片来自:Tupungato/shutterstock.com)▼

如福井县的旧今庄町(现为南越前町),为了解决农村人地“过疏化”,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振兴的城镇振兴方法。

今庄地区拥有多个山谷和两条大河,雾多,温差大,自古以来就是粒小、质佳、味香的荞麦产区,当地的今庄荞麦面也很是出名。于是当地决定依靠荞麦来振兴今庄。

当时,这里60~70公顷的改作耕地全部被用来种植荞麦。为了应对生产者因种植荞麦收益低的不满,町政府决定给与他们每袋荞麦五千日元作为补助,以完成通过荞麦振兴本地的战略。

在农协、町政府、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等的支持下,今庄在全国率先建立荞麦道场,成立了荞麦和西红柿加工中心,不仅并将荞麦通过邮递在全国范围售卖,还在本地也建了设美味的荞麦面食堂。

而在食堂里,工作的多是女性——原本是无所事事的农民女子。加入后,她们不仅从事手工荞麦面和料理的制作,还学会了操作原本对她们而言比较复杂的制粉机等机器,钻研出了经营店铺的门道。

同样实现当地资源高效利用的还有“鳗鱼属”。

在著名鳗鱼产地静冈县滨松市,名为“绿色宇宙庭好”的企业设立了名为“鳗鱼属”的红薯品牌,利用滨松市加工鳗鱼过程中的废弃物作为肥料来种植农作物。

发展初期,公司由于技术、天气等原因导致红薯和其副产品难以正常流入销售渠道,时常亏钱。但当时正值施行农林水产省的“六次产业化”地产销售法规,“构建利用滨松产红薯加工品的开发与销售体质”获得该法认定,从而得以运用补助金来完善储藏库和浆料工厂,实现产品顺利流向了市场。

随着法律的继续完善,“六次产业化”经营方式日渐成熟,也积累起了一些典型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案例。

比如日本群马县的“蔬菜俱乐部”,通过建立农业组织法人,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生产过程中,农民将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保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在收获之后按照合同对其进行买卖。如果菜品出现次品,则加工成酱菜进行销售。通过这种经营方式,农户的年收入达到了1亿日元(约合639万元,2011)左右,吸引并留住了人才。

以“六次产业化”为代表的日本农村振兴方法,在新的时代为农户创收提供了新的途径,也激发了新的农村发展活力。

与2007 年相比,2016年日本农业企业法人的数量从8571个增加至18857个,销售收入增加了 12%;农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000 万日元以上的农业经营者的平均年龄降到了55岁,且随着销售金额的增加,经营者的年龄呈下降趋势。在收入上,也达到农户均年收入521.2 万日元(约合33.3万元)的不俗水平。

在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且农业用地如此有限的大背景下,日本做出如此显著的重振农村经济的成果,依然可以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复兴过程中学习的典范。

版权:摘选来源 地球知识局 作者 酸奶没泡沫 制图 孙绿 校稿 猫斯图 编辑 养乐多

THE END

2020

04/11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