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绩效考评会议顺利召开

2021-09-22

2021年9月19-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化学肥料与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200500)项目课题绩效考评会议。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贵州大学(线上)宋宝安院士、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等参加会议。在绩效考评启动会上,项目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张礼生处长介绍了参会领导和专家,项目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罗长富书记致欢迎辞,项目管理部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张昭处长讲话,推荐绩效评价专家组组长由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担任,张礼生处长随后宣读了绩效评价要求及内容。

1.jpg

在绩效考评会上,按照业务绩效评价顺序,课题1-9承担人分别对各自承担课题进行了汇报,审计公司专家、财务专家及各课题财务人员对财务执行问题进行了审核评议、总结问题。绩效评价专家组成员根据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的要求,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基础上,按照任务书约定,对课题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水平及创新性、成果示范推广及应用前景、课题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等情况对各课题考评情况进行了集中质疑、形成考评意见。

3.jpg

南京农业大学牵头,扬州大学、上海交大、江苏诺丽张永涛团队等参加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协同替代与减施增效技术研究”(2018YFD0200503)课题参加了绩效考评,其中主要亮点之一是集成了“一封二补控草减药+生物-化学杀菌剂协同控病减药+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减药综合技术模式,构建了小麦品种、诱抗剂、高活性农药、生物农药、农艺措施及智能技术互相配合的化肥农药减施网。课题组内部协作紧密,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论文12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奖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2件,1人获六大高峰人才;1人获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获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1人入选南京“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人才;1人成为江苏省“智能+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1人获扬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培养研究生20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933人次、农民180277人次。

2.jpg

2021年9月19-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化学肥料与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200500)项目课题绩效考评会议。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贵州大学(线上)宋宝安院士、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等参加会议。在绩效考评启动会上,项目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张礼生处长介绍了参会领导和专家,项目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罗长富书记致欢迎辞,项目管理部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张昭处长讲话,推荐绩效评价专家组组长由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担任,张礼生处长随后宣读了绩效评价要求及内容。

1.jpg

在绩效考评会上,按照业务绩效评价顺序,课题1-9承担人分别对各自承担课题进行了汇报,审计公司专家、财务专家及各课题财务人员对财务执行问题进行了审核评议、总结问题。绩效评价专家组成员根据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的要求,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基础上,按照任务书约定,对课题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水平及创新性、成果示范推广及应用前景、课题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等情况对各课题考评情况进行了集中质疑、形成考评意见。

3.jpg

南京农业大学牵头,扬州大学、上海交大、江苏诺丽张永涛团队等参加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协同替代与减施增效技术研究”(2018YFD0200503)课题参加了绩效考评,其中主要亮点之一是集成了“一封二补控草减药+生物-化学杀菌剂协同控病减药+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减药综合技术模式,构建了小麦品种、诱抗剂、高活性农药、生物农药、农艺措施及智能技术互相配合的化肥农药减施网。课题组内部协作紧密,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论文12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奖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2件,1人获六大高峰人才;1人获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获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1人入选南京“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人才;1人成为江苏省“智能+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1人获扬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培养研究生20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933人次、农民180277人次。

2.jpg

THE END

2021

09/22

分享至: